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25篇 |
免费 | 1132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494篇 |
工业经济 | 203篇 |
计划管理 | 1513篇 |
经济学 | 2043篇 |
综合类 | 2524篇 |
运输经济 | 76篇 |
旅游经济 | 140篇 |
贸易经济 | 1122篇 |
农业经济 | 1738篇 |
经济概况 | 22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3篇 |
2024年 | 245篇 |
2023年 | 271篇 |
2022年 | 277篇 |
2021年 | 401篇 |
2020年 | 424篇 |
2019年 | 355篇 |
2018年 | 288篇 |
2017年 | 296篇 |
2016年 | 344篇 |
2015年 | 372篇 |
2014年 | 830篇 |
2013年 | 844篇 |
2012年 | 1000篇 |
2011年 | 1150篇 |
2010年 | 955篇 |
2009年 | 987篇 |
2008年 | 1042篇 |
2007年 | 826篇 |
2006年 | 750篇 |
2005年 | 444篇 |
2004年 | 305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国内外关于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这为当前进一步加深研究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奠定了基础。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工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高效流转,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存在制度缺陷、经济波动、政治干预、社会问题等外源性风险因素和流转客体条件不优、流转主体组织结构不健全等内源性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些风险因素,并提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防范风险发生的措施,以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顺畅流转。 相似文献
53.
乡村体验旅游开发探讨--以辽东山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郑辽吉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6):118-121,125
乡村体验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辽东山区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和民俗文化的多彩性为当地发展乡村体验旅游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场景”。体验设计将成为乡村体验旅游重要的开发措施,体验营销将成为体验旅游重要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54.
利用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地流转、"三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考虑空间因素的计量模型,验证了农地流转的经济效应及其空间溢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农地流转通过影响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跨期内存在空间效应、本期内没有空间效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周边地区的农地流转强度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农地流转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空间效应,在粮食主产区的农地流转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直接和间接拉动效应,而粮食主销区农地流转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5.
经济转轨背景下农村的银行服务网络呈现出不同于城市的演化特征。从制度变迁角度建构分析框架,基于历史、调查与访谈数据,以农业银行兰考县支行为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农村服务网络演化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服务网络经历了恢复成立后的快速扩张和密集的人工网点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农村业务收缩和大规模网点撤并,到新时期人工、自助、电子、代理等多元服务渠道扩张;农村银行服务网络演化是商业银行和制度环境相互作用的空间过程,普惠金融战略下我国特别强调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和基础金融网点的全覆盖,商业银行不断借助新的伙伴关系开拓农村市场,其中合作代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不同地区、不同商业银行农村服务网络模式的差异,农村银行服务网络转型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农民金融素养提升的影响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晋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
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投资效率,改善运营绩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及运营管理两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与总结,以期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57.
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是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关键与核心内容,如何推进这一发展战略的落实是湖北省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与民生是"两圈一带"战略规划中的两个重要命题,在全局观的统领下,适时调整和完善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是实现发展的基本要义;重视民生,构建区域内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全局发展战略规划的根本动力。本文阐释了构建"两圈一带"区域内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应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的指导下,分步推进区域内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总体设计思路与制度难点。 相似文献
58.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9.
数字金融能够“扩容”金融服务供给、“靶向”赋能高质量创业、助力创业质量提升、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者金融素养,从而通过促进高质量创业和抑制低质量创业改善创业质量结构。采用260个城市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根据初创企业的存续性、技术性、就业创造性划分高质量创业和低质量创业,研究发现:我国高质量创业规模和占比持续提高,创业质量提升明显;数字金融对创业活动产生了“披沙沥金”效应(促进高质量创业、抑制低质量创业、改善创业质量结构),其中,覆盖广度产生了“泥沙俱下”效应(同时促进高质量创业和低质量创业,对创业质量结构影响不显著),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则产生了“披沙沥金”效应;加强金融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强化数字金融的“披沙沥金”效应;数字金融促进高质量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抑制低质量创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因此,应加快数字金融发展,并加强金融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完善制度环境增强数字金融的“披沙沥金”效应。 相似文献
60.
从废水处理实际需要出发,对其处理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和易于操作管理为目标,探索适合村镇废水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